1.生产、装卸、运输等环节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资格证,持证上岗。
2.远离火种,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烟火,防止气体泄漏到空气中。
3.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按国家规定定期检验,同时企业必须建立检查台账,进行自检。
4.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,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,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,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。
5.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(半面罩)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着防静电工作服,戴橡胶手套等。
6.企业必须制定应急预案,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日常应急知识培训,强化从业人员和应急机构人员的现场处置能力。
掌握以下知识,做好应急防护。
理化性质
液氨,又称为无水氨,呈无色液体状,有强烈刺激性气味。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,为运输及储存便利,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。氨易溶于水,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+、氢氧根离子OH-,呈碱性的碱性溶液。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,且不能与乙醛、丙烯醛、硼等物质共存。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,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,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。
哈尔滨液氨危险特性
1.吸入
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、咽炎、气管炎、支气管炎。患者有咽灼痛、咳嗽、咳痰或咯血、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。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、阀门爆裂等造成。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,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、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。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、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,可造成气管阻塞,引起窒息。
2.皮肤和眼睛接触
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。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。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,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。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,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。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,可引起疼痛和烧伤,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、上皮组织破坏、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。
3.易燃烧爆炸
易燃气体,与空气混合,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;与氟、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;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
4.易污染环境
氨可以污染空气,在风力的作用下,这种有毒气体随风飘移,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,对人畜产生危害;如果液氨大量泄漏流到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等水域,则造成水污染,严重时该水域的水未经处理不能使用。
应急处置
1.吸入: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;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,立即就医。
2.皮肤接触: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,用大量清水或2%硼酸液彻底冲洗,然后立即就医。
3.眼睛接触:应立即提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,立即就医。
4.食入:立即就医,切勿催吐。
5.发生泄漏: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口,处理人员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,穿消防防毒、防静电服。尽可能切断泄露源,合理通风,加速扩散,高浓度泄露区域,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,以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汽云流向,但是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露的液氨或泄露源。
6.发生火灾: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风向灭火,切断气源;若不能切断气源,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,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移至空旷处处理。